《中国社会工作研究》杂志社
首页 > 期刊导读
 
/ / /
 

从我国经典故事看中国社会核心价值观的嬗变特

 
来源:中国社会工作研究 栏目:期刊导读 时间:2021-04-08
 
我国哪吒传奇讲述了一个颇具中国特色的经典好故事,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创新,也从多方面体现了我国社会核心价值观的文化内核和精神特质。本文通过对比分析我国传统哪吒故事与电影《哪吒之魔童降世》(以下简称《哪吒》),从责任与自由、偏见与平等、宿命与奋斗三方面,来解读中国社会核心价值观的嬗变特征,促进我国更好地践行和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。 一、中国社会核心价值观的嬗变特征之一:责任与自由 哪吒作为我国经典故事形象,经历了不同时代的变迁,也折射出不同时代的社会核心价值观。每个时代都有自己的哪吒,一百个编导心中,可能会有一百个不一样的哪吒。[2]在传统哪吒故事中,由于父权与强权的重重压迫,个人几乎没有自由和选择可言,哪吒才不得不自刎,甚至削肉还母、剔骨还父,塑了莲身。[3]在今人看来,如此惊世骇俗的民生传说,实则与中国古代社会核心价值观密不可分。 自由是人类自古以来的价值追求。但中国古代长期处于封建君主专制统治之下,自由是人们的奢求。即便如此,人们对于自由的向往早已有之。老子倡导“道法自然”,“庄周梦蝶”表达了物我两忘的极致自由状态,孔子认为“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”,作为追求自由的诗仙李白,那句“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,使我不得开心颜”让多少人充满敬仰和向往。 现今中国社会倡导自由,对个人和人权致以极大尊重。电影《哪吒》主题就是对世俗偏见的反抗,对自由矢志不渝的追求。今日哪吒不再是孤军奋战,父母给他成长自由,朋友助他获得自由,最终是联合众多力量,共同逆天改命。对比敖丙,作为传统社会的代表角色,从小便忍辱负重,担负着拯救整个龙族的责任,龙王和师父告诉他,只有杀掉魔丸哪吒,立下功劳,才能位列仙班,改变家族的命运。他虽身披寄予全族希望的万龙甲,实则为束身服,困于此不得自由。但在电影的结尾,传统敖丙变成了现代龙太子,最终在家族责任和寻找自我两难中选择了自由。这在古代社会绝对是大逆不道,毕竟为家族而战,光宗耀祖才是古人正确价值观的打开方式。 今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赋予每个人拥有追求幸福的权利和自由,自己主宰自己的命运。马克思主义提出,人类的最终目标是实现每个人全面而自由的发展。但是否意味着无所欲为呢?荀子认为,人性需要用礼仪来规范,要做到“自禁、自使、自夺、自取、自行、自止”。陆九渊建议“内无所累,外无所累,自然自在”,既不被外在事物所烦恼,也不被自己内心欲求所羁绊,才是理想中的自由。严复是近代第一位将现代“自由”概念引入中国的学者。1789 年法国《人权宣言》中指出:“自由即有权做一切无害于他人的任何事情。”[4] 章太炎在《说自由》中指出“天下无纯粹之自由,亦无纯粹之不自由”。这一观点与马克思主义自由观类似。马克思认为,世界上不存在不受任何限制的绝对自由。作为社会意义的人,总是受到各种社会因素的制约。因此,在中国现代社会,党和国家提倡依法治国,以保障每个人自由的实现。 二、中国社会核心价值观的嬗变特征之二:偏见与平等 电影《哪吒》中申公豹的一句话,让观众印象深刻,“人心中的成见像一座山,任你怎么努力都休想搬动。” 何谓成见?在社会心理学研究中,也称为偏见,指对特定团体的人所持有的敌意或负面的态度。[5]偏见基因可追溯到人类的原始社会。部落内部齐心协力,部落之间互为仇敌。偏见在世界的各个角落,每一天都在上演,我们每个人都或多或少受到偏见的影响。 偏见最大的思想根源是不平等的价值观。在西方,这种价值观始于古希腊。认为人生来就不平等,故有城邦公民、外邦人与奴隶之别。今天基督教的排外性和一神论,也来源于此。二战中,德国的灭犹大屠杀,偏见差点毁掉一个民族。种族歧视是阻碍美国社会发展的重要顽症之一,白种人心里一直存在不能真正心甘情愿接受黄种人、黑种人的偏见思想。 在东方,虽然孔子曾提出过“有教无类”,“不患寡而患不均,不患贫而患不安”,“天下大同”等思想。《墨子·尚贤上》认为“官无常贵,而民无终贱。” 法家呼吁“王子犯法与庶民同罪”。《庄子·秋水》直言“以道观之,物无贵贱。”相比于儒家、墨家、法家,道家的平等思想更为彻底,不仅是人,连世间万物,都没有贵贱之分,一切平等。然而,我们不得不承认,中国古代社会不是个平等的社会。[6]占据核心价值观地位的儒家思想,整体倾向是坚持贵贱、富贫的二元对立,致力构建一个等级有序的社会,当然难以与平等兼容。现代哲学家熊十力指出,“古代封建社会之言礼也,以别尊卑、定上下为其中心思想。”国学大师梁漱溟曾批评礼教,认为“全成了一方面的压迫”。[7]难怪鲁迅先生早在上个世纪就发出了 “吃人礼教” 的呐喊。 传统哪吒故事正是体现了封建礼制中“父为子刚”等不平等的价值观思想。身体发肤受之父母,既如此,还你便是,故哪吒削肉还母、剔骨还父,即便没有肉体、只有莲身也在所不惜,彻彻底底地为争取平等而战。这正是哪吒故事流传至今的魅力所在。 不可否认,人生来就是不平等的。正因如此,人类社会才要尽力追求某些方面的平等。正如恩格斯所说,我们追求的“一切人,或至少是一个国家的一切公民,或一个社会的一切成员,都应该有平等的政治地位和社会地位。”[8]电影《哪吒》便是表达了对平等价值观的追求理想。父与子、夫与妻、灵珠与魔丸、人类与豹类、仙族与龙族……众生平等。在电影中,父亲李靖尊重儿子,夫妇之间平等相待,不存在父为子纲、夫为妻纲,每个人都是自由而独立的平等人格。李靖并未让儿子背负所谓家族责任,光宗耀祖,而是一再鼓励儿子做自己,打破成见;也不存在男主外、女主内的传统观念,妻子照样带兵捉妖,开创自己的事业;丈夫也悉心培养小孩,凡事与妻子商量着来;作为官二代的哪吒三太子和敖丙龙太子,并不比老百姓更高一等,亦无特权,与普通人一样,也囿于命运和成见的困扰,只有心里装着他人,装着百姓,才能获得社会的认可。 当前中国,经济平等权由社会主义公有制奠定,政治平等权由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保障,“法律面前人人平等”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赋予。每个公民都享有实现自己中国梦的平等机会。 三、中国社会核心价值观的嬗变特征之三:宿命与奋斗 电影《哪吒》中的一句经典台词“我命由我不由天”,引发了众多观影者的共鸣和深思。命是什么?翻阅《辞海》发现,“命”的解释有好几种,其中与电影本意较为贴合的一种是指,吉凶祸福、寿夭贵贱等命运,即人对之以为无可奈何的某种必然性。古代社会由于生产力水平较低,人对自然界的改造相对无力,只能无可奈何地接受。于是一部分人慢慢形成了宿命观念,大抵是人面对自然的无力以及对自身命运难以把握的感慨。 在我国传统文化中,宿命论的影子比较浓厚,虽有人喊出“王侯将相宁有种乎”,然终究不是平常社会状态。孔子也常感慨“死生有命,富贵在天。”(《论语·颜渊》)又说“不知命,无以为君子也”(《论语·尧日》)。《孟子·万章》还说“莫之为而为者,天也,莫之致而至者,命也。”天命观经过儒家学者的呼吁,从统治者到平民百姓,宿命风气兴盛。整个哪吒传说就是一个宿命故事,无论是他的生死,还是后来的降妖除魔;不管是投生的父母,还是所作所为,统统早由上天安排决定。传统哪吒反抗的不过是封建制度下的父权,终究不能违背天命。这便是中国古代社会核心价值观“命运天注定”的折射。 电影《哪吒》显然更符合现代社会的核心价值观——“我命由我不由天”,“是魔是仙,我自己说了算。”自己如何说了算,绝对不是恣意妄为,也不是凭空坐等,而是用短短的一生——三年,封闭在江山社稷图的训练场,苦练本领,在天雷劫最后来临的一刻,与其对抗。所以现代哪吒更像是一个与天斗、与地斗的奋斗少年。一如太乙真人所说:“不认命,就是哪吒的命。”这个命,便是生命不息、奋斗不止的命。 何止哪吒,影片中的其他角色哪一个不是为摆脱“命运”而奋斗。李靖夫妇为了让儿子免受天雷劫,悉心教导,甚至不惜以命换命;龙王为了摆脱龙族世代看守天牢的命运,倾其所有培养儿子;敖丙为了友谊,为了拯救百姓,更为了做回自己,不惜抛弃万龙甲,违背整个龙族的期待;申公豹为了证明豹类不输人类,为了搬走人们的成见大山,不惜倾其一生,苦练本领……该电影的创作团队也谈到,前后用时5 年,经过66 次剧本修改,20 多个外包团队,1600 多名动画制作人员参与,每个人都全力以赴,废寝忘食,就为了给中国动漫电影争一口气。荣耀背后,甘苦自知,任何一部精品的呈现都不是偶然。 作为观众的每一个人,也应如此。诚然,人一出生,很多事情是无法改变的,比如家庭出身、父母、颜值等。但是我们能改变活着的方式,改变诸如能力、学历、经历等可以改变的人生附加值。“接受不能改变的,改变可以改变的”不是一句空话,是一个人持续奋斗一生的座右铭。所谓宿命,抑或佛系,或许只是慵懒,只想随波逐流的借口而已。电影《哪吒》给予了奋斗者以无限的力量。 [1]孙宏伟.哪吒影像流变记[N].大连日报,2019-08-07. [2]兰乂爻.哪吒:重生的传奇少年[J].中国艺术报,2019-08-09(04). [3]杨剑兰.“群体内偏见”:进化过程中就刻在了基因里[N].科技日报,2019-08-13. [4]高瑞泉.平等观念在儒家系统中的四个解释向度[J].江苏社会科学,2010(6):99. [5]梁漱溟.东西文化及其哲学(《梁漱溟全集》第1 卷)[M].济南:山东人民出版社,1989:479. 我国哪吒传奇讲述了一个颇具中国特色的经典好故事,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创新,也从多方面体现了我国社会核心价值观的文化内核和精神特质。本文通过对比分析我国传统哪吒故事与电影《哪吒之魔童降世》(以下简称《哪吒》),从责任与自由、偏见与平等、宿命与奋斗三方面,来解读中国社会核心价值观的嬗变特征,促进我国更好地践行和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。一、中国社会核心价值观的嬗变特征之一:责任与自由哪吒作为我国经典故事形象,经历了不同时代的变迁,也折射出不同时代的社会核心价值观。每个时代都有自己的哪吒,一百个编导心中,可能会有一百个不一样的哪吒。[2]在传统哪吒故事中,由于父权与强权的重重压迫,个人几乎没有自由和选择可言,哪吒才不得不自刎,甚至削肉还母、剔骨还父,塑了莲身。[3]在今人看来,如此惊世骇俗的民生传说,实则与中国古代社会核心价值观密不可分。自由是人类自古以来的价值追求。但中国古代长期处于封建君主专制统治之下,自由是人们的奢求。即便如此,人们对于自由的向往早已有之。老子倡导“道法自然”,“庄周梦蝶”表达了物我两忘的极致自由状态,孔子认为“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”,作为追求自由的诗仙李白,那句“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,使我不得开心颜”让多少人充满敬仰和向往。现今中国社会倡导自由,对个人和人权致以极大尊重。电影《哪吒》主题就是对世俗偏见的反抗,对自由矢志不渝的追求。今日哪吒不再是孤军奋战,父母给他成长自由,朋友助他获得自由,最终是联合众多力量,共同逆天改命。对比敖丙,作为传统社会的代表角色,从小便忍辱负重,担负着拯救整个龙族的责任,龙王和师父告诉他,只有杀掉魔丸哪吒,立下功劳,才能位列仙班,改变家族的命运。他虽身披寄予全族希望的万龙甲,实则为束身服,困于此不得自由。但在电影的结尾,传统敖丙变成了现代龙太子,最终在家族责任和寻找自我两难中选择了自由。这在古代社会绝对是大逆不道,毕竟为家族而战,光宗耀祖才是古人正确价值观的打开方式。今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赋予每个人拥有追求幸福的权利和自由,自己主宰自己的命运。马克思主义提出,人类的最终目标是实现每个人全面而自由的发展。但是否意味着无所欲为呢?荀子认为,人性需要用礼仪来规范,要做到“自禁、自使、自夺、自取、自行、自止”。陆九渊建议“内无所累,外无所累,自然自在”,既不被外在事物所烦恼,也不被自己内心欲求所羁绊,才是理想中的自由。严复是近代第一位将现代“自由”概念引入中国的学者。1789 年法国《人权宣言》中指出:“自由即有权做一切无害于他人的任何事情。”[4]章太炎在《说自由》中指出“天下无纯粹之自由,亦无纯粹之不自由”。这一观点与马克思主义自由观类似。马克思认为,世界上不存在不受任何限制的绝对自由。作为社会意义的人,总是受到各种社会因素的制约。因此,在中国现代社会,党和国家提倡依法治国,以保障每个人自由的实现。二、中国社会核心价值观的嬗变特征之二:偏见与平等电影《哪吒》中申公豹的一句话,让观众印象深刻,“人心中的成见像一座山,任你怎么努力都休想搬动。” 何谓成见?在社会心理学研究中,也称为偏见,指对特定团体的人所持有的敌意或负面的态度。[5]偏见基因可追溯到人类的原始社会。部落内部齐心协力,部落之间互为仇敌。偏见在世界的各个角落,每一天都在上演,我们每个人都或多或少受到偏见的影响。偏见最大的思想根源是不平等的价值观。在西方,这种价值观始于古希腊。认为人生来就不平等,故有城邦公民、外邦人与奴隶之别。今天基督教的排外性和一神论,也来源于此。二战中,德国的灭犹大屠杀,偏见差点毁掉一个民族。种族歧视是阻碍美国社会发展的重要顽症之一,白种人心里一直存在不能真正心甘情愿接受黄种人、黑种人的偏见思想。在东方,虽然孔子曾提出过“有教无类”,“不患寡而患不均,不患贫而患不安”,“天下大同”等思想。《墨子·尚贤上》认为“官无常贵,而民无终贱。” 法家呼吁“王子犯法与庶民同罪”。《庄子·秋水》直言“以道观之,物无贵贱。”相比于儒家、墨家、法家,道家的平等思想更为彻底,不仅是人,连世间万物,都没有贵贱之分,一切平等。然而,我们不得不承认,中国古代社会不是个平等的社会。[6]占据核心价值观地位的儒家思想,整体倾向是坚持贵贱、富贫的二元对立,致力构建一个等级有序的社会,当然难以与平等兼容。现代哲学家熊十力指出,“古代封建社会之言礼也,以别尊卑、定上下为其中心思想。”国学大师梁漱溟曾批评礼教,认为“全成了一方面的压迫”。[7]难怪鲁迅先生早在上个世纪就发出了 “吃人礼教” 的呐喊。传统哪吒故事正是体现了封建礼制中“父为子刚”等不平等的价值观思想。身体发肤受之父母,既如此,还你便是,故哪吒削肉还母、剔骨还父,即便没有肉体、只有莲身也在所不惜,彻彻底底地为争取平等而战。这正是哪吒故事流传至今的魅力所在。不可否认,人生来就是不平等的。正因如此,人类社会才要尽力追求某些方面的平等。正如恩格斯所说,我们追求的“一切人,或至少是一个国家的一切公民,或一个社会的一切成员,都应该有平等的政治地位和社会地位。”[8]电影《哪吒》便是表达了对平等价值观的追求理想。父与子、夫与妻、灵珠与魔丸、人类与豹类、仙族与龙族……众生平等。在电影中,父亲李靖尊重儿子,夫妇之间平等相待,不存在父为子纲、夫为妻纲,每个人都是自由而独立的平等人格。李靖并未让儿子背负所谓家族责任,光宗耀祖,而是一再鼓励儿子做自己,打破成见;也不存在男主外、女主内的传统观念,妻子照样带兵捉妖,开创自己的事业;丈夫也悉心培养小孩,凡事与妻子商量着来;作为官二代的哪吒三太子和敖丙龙太子,并不比老百姓更高一等,亦无特权,与普通人一样,也囿于命运和成见的困扰,只有心里装着他人,装着百姓,才能获得社会的认可。当前中国,经济平等权由社会主义公有制奠定,政治平等权由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保障,“法律面前人人平等”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赋予。每个公民都享有实现自己中国梦的平等机会。三、中国社会核心价值观的嬗变特征之三:宿命与奋斗电影《哪吒》中的一句经典台词“我命由我不由天”,引发了众多观影者的共鸣和深思。命是什么?翻阅《辞海》发现,“命”的解释有好几种,其中与电影本意较为贴合的一种是指,吉凶祸福、寿夭贵贱等命运,即人对之以为无可奈何的某种必然性。古代社会由于生产力水平较低,人对自然界的改造相对无力,只能无可奈何地接受。于是一部分人慢慢形成了宿命观念,大抵是人面对自然的无力以及对自身命运难以把握的感慨。在我国传统文化中,宿命论的影子比较浓厚,虽有人喊出“王侯将相宁有种乎”,然终究不是平常社会状态。孔子也常感慨“死生有命,富贵在天。”(《论语·颜渊》)又说“不知命,无以为君子也”(《论语·尧日》)。《孟子·万章》还说“莫之为而为者,天也,莫之致而至者,命也。”天命观经过儒家学者的呼吁,从统治者到平民百姓,宿命风气兴盛。整个哪吒传说就是一个宿命故事,无论是他的生死,还是后来的降妖除魔;不管是投生的父母,还是所作所为,统统早由上天安排决定。传统哪吒反抗的不过是封建制度下的父权,终究不能违背天命。这便是中国古代社会核心价值观“命运天注定”的折射。电影《哪吒》显然更符合现代社会的核心价值观——“我命由我不由天”,“是魔是仙,我自己说了算。”自己如何说了算,绝对不是恣意妄为,也不是凭空坐等,而是用短短的一生——三年,封闭在江山社稷图的训练场,苦练本领,在天雷劫最后来临的一刻,与其对抗。所以现代哪吒更像是一个与天斗、与地斗的奋斗少年。一如太乙真人所说:“不认命,就是哪吒的命。”这个命,便是生命不息、奋斗不止的命。何止哪吒,影片中的其他角色哪一个不是为摆脱“命运”而奋斗。李靖夫妇为了让儿子免受天雷劫,悉心教导,甚至不惜以命换命;龙王为了摆脱龙族世代看守天牢的命运,倾其所有培养儿子;敖丙为了友谊,为了拯救百姓,更为了做回自己,不惜抛弃万龙甲,违背整个龙族的期待;申公豹为了证明豹类不输人类,为了搬走人们的成见大山,不惜倾其一生,苦练本领……该电影的创作团队也谈到,前后用时5 年,经过66 次剧本修改,20 多个外包团队,1600 多名动画制作人员参与,每个人都全力以赴,废寝忘食,就为了给中国动漫电影争一口气。荣耀背后,甘苦自知,任何一部精品的呈现都不是偶然。作为观众的每一个人,也应如此。诚然,人一出生,很多事情是无法改变的,比如家庭出身、父母、颜值等。但是我们能改变活着的方式,改变诸如能力、学历、经历等可以改变的人生附加值。“接受不能改变的,改变可以改变的”不是一句空话,是一个人持续奋斗一生的座右铭。所谓宿命,抑或佛系,或许只是慵懒,只想随波逐流的借口而已。电影《哪吒》给予了奋斗者以无限的力量。参考文献:[1]孙宏伟.哪吒影像流变记[N].大连日报,2019-08-07.[2]兰乂爻.哪吒:重生的传奇少年[J].中国艺术报,2019-08-09(04).[3]杨剑兰.“群体内偏见”:进化过程中就刻在了基因里[N].科技日报,2019-08-13.[4]高瑞泉.平等观念在儒家系统中的四个解释向度[J].江苏社会科学,2010(6):99.[5]梁漱溟.东西文化及其哲学(《梁漱溟全集》第1 卷)[M].济南:山东人民出版社,1989:479.

文章来源:中国社会工作研究 网址: http://zgshgzyj.400nongye.com/lunwen/itemid-25804.shtml


上一篇: 基于中国社会音乐教育的现实与提升路径研究
下一篇: 建筑科学与工程论文_基于MSPA-CIRCUIT的城市绿色基础设施网络格局优化——以合肥市为例



点击在线投稿

 
/ / /
 
 
 
 

Copyright 2001-2021 400农业期刊网版权所有 做最专业学术期刊论文发表网站
本站不是《中国社会工作研究杂志社》官网,如果需要联系官方杂志社,请联系客服索取网站或者电话。